中文題名吃的台灣史:荷蘭傳教士的麵包、清人的鮭魚罐頭、日治的牛肉吃法,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 |
英文題名 |
原文作者(中文)翁佳音、曹銘宗 |
原文作者(原文) |
聲優/講師蕭秀玲 |
聲優/講師簡介作者簡介: 翁佳音,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、政治大學、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。 研究專長為十六至十八世紀臺灣史、東亞史,史學理論、歷史民俗學。曾主持「新港文書研究」,以及「荷蘭時代決議錄」譯註等計畫。精熟荷蘭語與荷蘭文獻,其編著的《大臺北古地圖考釋》,解讀十七世紀中葉北台灣的荷蘭古地圖,是研究早期台灣史的重要參考資料。 譯註及著作有《荷蘭時代:臺灣史研究的連續性問題》(稻鄉出版)、《荷蘭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(1)》、《大臺北古地圖考釋》及《大灣大員福爾摩沙:從葡萄牙航海日誌、荷西地圖、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》(合著)、《解碼臺灣史1550-1720》(合著)等書。
曹銘宗,台灣基隆人,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,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。現任作家、講師,兼任導遊,關注台灣庶民的語言與文化,致力台灣歷史的史普寫作。 曾任聯合報文化記者及主編、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、中興大學駐校作家、聯合新聞網〔讀.書.人〕專欄作家。 曾以〈回來做番: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〉、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〉、〈數位@文化.tw〉等系列報導,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。 出版四十種台灣歷史、文化、民俗、語言、人物著作,包括《台灣史新聞》、《蚵仔煎的身世:台灣食物名小考》、《花飛、花枝、花蠘仔:台灣海產名小考》、《大灣大員福爾摩沙:從葡萄牙航海日誌、荷西地圖、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》(與翁佳音合著)、《遠見與承擔: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》、《自學典範: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》、《激骨話:台灣歇後語》,以及《鷄籠中元祭》、《台灣小吃之美:基隆廟口》、《台灣宗教之美:迎媽祖》等繪本文字。 2021年9月出版首部歷史小說《艾爾摩沙的瑪利亞》。
朗讀者介紹: 尚儀有聲製播中心是專業的有聲出版品製作與發行單位,由獲得八座金鐘獎的配音大師袁光麟先生擔任聲音總監。 蕭秀玲,專業配音員、配音課程講師,喜愛從每一次的聲音表演中感受不同角色的人生經歷,期盼能透過最真摯的聲音,把內容情境傳達到大家的心中。現為尚儀有聲製播中心特約配音員。 |
其他設計者 |
音檔語言中文 |
內容簡介台灣成為美食王國,不是沒有道理! 《蚵仔煎的身世》作者曹銘宗╳台灣史專家翁佳音, 這回話說從頭,帶你瞭解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
美食王國是怎樣吃出來的? 台灣美食享譽國際,背後有值得細細探索的美味歷史。位居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會之處,造就台灣兼具生物與文化多樣的雙重特性。數百年來,從南島語族的海上交流,到外來移民的農產引進與改良,使島上擁有原住民族的在地特產、荷蘭時代的歐洲食材,清代的漳泉潮汕菜色,日本和食西餐到戰後的眷村菜,台灣從此成為名符其實的美食王國。 為何總是戰後「發明」?把食物放回歷史脈絡裡 我們經常把一些飲食習慣推至日治甚至戰後才產生。其實,台灣與東南亞諸島早已形成南島語族文化圈,有些物產和飲食習慣,甚至可遠推至十六世紀以前,比如利用石滬養殖虱目魚有長久的歷史。荷蘭時代,還引入許多歐美南亞的食物,當時台灣已有僱用華人製作麵包的記載,還引進華工與耕牛,產製糖、米並外銷日本等地,發展出最早的農產經濟。 台灣人吃牛肉的四百年史! 一般常說的「戰後發明」,除了麵食之外,就是吃牛肉這件事。吃牛被視為戰後外省族群帶來的飲食習慣。但從日本時代的文獻裡,即有記載當時人也許不太會光明正大地吃耕牛,卻懂得吃進口的「和牛」! 而在清代禁止殺牛的石碑,也說明當時真的有人吃,甚至可以將此習慣推至荷蘭時代的牛肉乾!如同牛肉常被誤解,咖哩和沙茶,這些被認為日本時代引入的西式餐飲和戰後的火鍋配角,其實都可以在清代找到線索。 美食發明王臺灣 台灣不僅接收了外來飲食習慣,也發明了不少看似飄洋過海而來的外地美食。比如溫州沒有的溫州大餛飩,四川沒有的川味牛肉麵,以及不產於蒙古的蒙古烤肉,全都是台灣獨有。這些台灣發明也印證了台灣兼具包容與創意的特性。 吃是民生大計,影響國家經濟,在社會文化層面中潛移默化。本書將以台灣人最喜歡的美食為題,介紹這些食物和吃法如何引進與轉變,透過詳細考察與追溯,解答你我今天為何會這樣吃,而且覺得哪種吃法好吃的歷史根源。
有聲出版:貓頭鷹出版與尚儀數位學習聯合出版 |
有聲內容版本他作朗讀 |
特殊成就 |
關鍵字
歷史
美食
飲食文化
人文
|
出版年度2021 |
上線年度2022 |
出版者有聲出版:貓頭鷹出版、尚儀數位學習 |
代理商尚儀數位學習有聲製播暨發行中心 |
音檔總長度6小時2分 |
音檔數量30 |
內容大綱
-
A001 版權宣告
00:43
-
A002 書籍介紹
04:26
-
A003 作者與朗讀者介紹
04:43
-
A004 好評推薦
03:12
-
A005 邊吃邊找自己的歷史——翁佳音
12:15
-
A006 讓歷史增添食物的美味——曹銘宗
07:59
-
A007 目次
03:20
-
0001 吃的台灣史
14:20
-
0002 上卷 米
17:22
-
0003 上卷 麵
14:15
-
0004 上卷 調味料
37:49
-
0005 上卷 酒
14:25
-
0006 上卷 吃冰
18:11
-
0007 上卷 茶
16:00
-
0008 上卷 糖
11:55
-
0009 上卷 醃晒魚肉
24:23
-
0010 上卷 食補
12:20
-
0011 上卷 吃辣
13:30
-
0012 下卷 古早帆船的飲食
09:07
-
0013 下卷 台灣何時開始養殖虱目魚?
08:42
-
0014 下卷 台灣吃牛肉四百年史
10:03
-
0015 下卷 台灣雞史
12:44
-
0016 下卷 豬肝史話
12:30
-
0017 下卷 滷肉飯及其豬隊友
14:46
-
0018 下卷 青椒為何叫大同仔?
06:47
-
0019 下卷 魚罐頭小史
13:04
-
0020 下卷 台灣素食小史
10:45
-
0021 下卷 貧窮年代的下飯菜
07:40
-
0022 下卷 台灣如何成為小吃王國
11:19
-
0023 下卷 台灣發明的外地料理
12:49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