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題名1917列寧在火車上:世界陷入紅色風暴的前八天 |
英文題名Lenin on the Train |
原文作者(中文)梅里杜爾 |
原文作者(原文)Catherine Merridale |
聲優/講師任家慧 |
聲優/講師簡介作者簡介: 梅里杜爾。畢業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,伯明罕大學博士。主攻俄羅斯史。曾在英國各大學任教,2014年退休轉為專職作家。著作包括《石頭之夜:在俄羅斯的死亡與記憶》、《伊凡的戰爭:重回二戰東線戰場,聆聽蘇聯士兵消失的聲音》和《紅色堡壘:俄國史的祕密心臟》。曾以《石頭之夜》贏得海涅曼文學獎和進入約翰生獎決選名單,以《紅色堡壘》贏得沃爾森歷史獎和普希金俄國圖書獎。
譯者簡介: 梁永安。台灣大學人類學學士、哲學碩士,目前為專業翻譯者,完成約近百本譯著,譯有《帕德嫩之謎》、《製造非洲白種人》、《再造失去的王國:俄羅斯的帝國雄心500年史》、《伊凡的戰爭:重回二戰東線戰場,聆聽蘇聯士兵消失的聲音》等書。
說書人簡介: 尚儀有聲製播中心是專業的有聲出版品製作與發行單位,集結了台灣資深配音員及新銳有聲表演者共聚一堂,為台灣優質的有聲出版而努力。大家好,我是家慧,從事廣播節目監製、主持人許多年,同時也是一位廣播專業課程的培訓講師。期望能藉著我的表達、演譯,讓書中的內容生動起來,讓聽者可以更能享受於書中的意境之美、知識的豐富。 |
其他設計者 |
音檔語言中文 |
內容簡介「我們在這樣的時候被困在這裡是多大的折磨。我們必須想辦法離開,哪怕是要穿過地獄也在所不惜。」——列寧
1917年,第一次世界大戰邁入第三年。4月9日,英法等協約國成員在法國阿拉斯發動一場猛攻,這場戰役將犧牲共16萬英國士兵的生命;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,也因為在東邊同時與俄國交戰,露出明顯的疲態。
在同一個早晨,距離戰場600公里的蘇黎世車站,有一位矮小、蓄山羊鬍的男人,經由德國的安排,登上一班往俄羅斯的火車。沒有人能預料到,流亡多年的他將在一年內成為這個國家的主人,並讓全世界捲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共產風暴。
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沙皇政權的崩解 在1917年,世界大戰的局勢陷入膠著,不論是英法俄等協約國,或是德奧等同盟國,都急於尋求突破。同年3月(俄國曆法為2月),一場突發的革命推翻沙皇政權,建立臨時政府。這個政府能否繼承原來的政權,繼續履行參戰的合約,頓時成為左右戰局的最重要關鍵。 亟欲從東部戰線抽身的德國想出了個主意,他們相信:將困於瑞士的激進共產黨人列寧送回俄國,煽動俄國退出戰場,會是一筆值得的投資。
英國間諜頭子:「殺了他,該死,趕快殺了他!」 於此同時,英、法等國也想盡辦法維持俄國的參戰意願。他們派遣多名知識分子與間諜進入俄羅斯,鼓舞人民的愛國心。更重要的是,他們還必須阻止列寧回家,必要時得除掉他。 德國與列寧達成協議,派遣一輛列車和士兵護送他直達俄國邊界。這段旅程的計畫不斷修改,所經的國家各懷鬼胎,月台上也站滿了間諜。只是,各國想採取行動,卻拿不準動手的時機。
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班列車 本書生動刻劃列寧的人格特質,包括其暴烈的性格與絕不妥協的信念,也描繪出一戰中各國的處心積慮與局勢的詭譎多變。今日俄羅斯的邊境與民族認同問題,在書中所描寫百年前的世界局勢,即可看出明顯的歷史脈絡。 一百年後,列寧對世界的影響仍然無法抹滅。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帝國的建造者,也是整個蘇聯時代的精神指標,其做法與理念啟發全世界的馬列主義者。世上少見任何思想可以傳播如此之遠,且實際動員如此多國、如此多人,一切都起始於這趟為期八天的火車之行。
有聲出版:貓頭鷹出版 |
有聲內容版本他作朗讀 |
特殊成就 |
關鍵字
第一次世界大戰
列寧
紅色政權
俄羅斯
沙皇
|
出版年度2018 |
上線年度2024 |
出版者有聲出版:貓頭鷹出版 |
代理商尚儀數位學習有聲製播暨發行中心 |
音檔總長度12小時28分 |
音檔數量17 |
內容大綱
-
0001 版權宣告
00:31
-
0002 書籍介紹
04:08
-
0003 作者、譯者與朗讀者介紹
02:31
-
0004 導讀 一列火車,改變俄羅斯與世界的局勢
10:59
-
0005 引言
51:24
-
0006 目次
01:06
-
0007 第一章 黑暗力量
08:18
-
0008 第二章 黑市
00:14
-
0009 第三章 紅湖
02:41
-
0010 第四章 猩紅色絲帶
04:06
-
0011 第五章 地圖和計畫
00:06
-
0012 第六章 密封火車
54:37
-
0013 第七章 群龍無首
59:42
-
0014 第八章 列寧在拉普蘭
02:58
-
0015 第九章 從芬蘭車站開始
00:20
-
0016 第十章 黃金
00:43
-
0017 第十一章 同行旅人
03:45
|